椎間盤破裂治癒案例與MRI比較圖

椎間盤破裂治癒案例與MRI比較圖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者為78歲男性,初診日期為113/12/19,主訴為雙側的腳痛腳麻,看患者的MRI,為多節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L2/3,L3/4雙側輕微壓迫,L4/5,L5/S1雙側嚴重壓迫,舉步維艱,拿著拐杖,慢慢走進來。
..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有從外地來看足底筋膜炎的患者,這其實是簡單好治療的疾病,遇到許多患者來看診時,已經痛了幾個月到幾年,一直有在治療但沒有好,這種情況,筆者是覺得納悶的。
...
圖2皮膚病灶患者,平均一年來看一次診,都是差不多的症狀,皮膚乾燥,出現塊狀皮疹,乾燥且癢,今天又回診,症狀也與之前幾年相似,診斷後發現連藥都不需要做太多變動。人體真的很奇妙,週期性的發病,且病症相似。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者上星期來看診,主訴為右臀連到右大腿、小腿、腳背、腳底麻痛,左側則為麻木、睡覺時會痛,當場治療後患者就覺得雙側都有改善。
..
今天患者回診說,還是很不舒服,覺得沒有改善,但透過問診,比對上星期的病歷紀錄,發現患者右腳底麻已經少發,左側原本睡覺會痛的情形已經沒有太多發作。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鎖骨下肌

這條肌肉比較少治療者會注意到,因病變機率不是特別大,即使病變,多數情況也不是產生局部疼痛,而是產生神經血管的壓迫,導致手麻、手腫的狀況,不過最近遇到一個特別的案例。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閉孔內肌

閉孔內肌是一塊很少被提及的肌肉,它處於臀部深處,作用是穩定骨盆。這條肌肉名不見經傳,但受傷的機率其實不小。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同學傳了一個連結給筆者,身為椎間盤突出的治療者與患者雙重身分,可能該寫寫文章來說明,但其實類似內容的衛教單,筆者在診間都會給患者就是。
..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星期二(9/17)剛走到診所門口,就發現有個人站在診所門口,不以為易地走進診所與診間,準備好了,叫了第一個患者的號碼,慢慢的同一個人慢慢走進診間,此時才發現患者跛腳的很嚴重。
...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了一些初診,其實蠻花腦力的,部分真的是從來沒遇過的症狀,但部分則讓筆者覺得有點想法。
..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刀診療日記--疼痛治療的科學與藝術--2024/9/23-
臨床上治療了許多手腳麻木(無力、疼痛)的患者,這些患者在頸椎以及腰椎的MRI檢查都沒有任何的壓迫,但就是有手麻、腳麻的臨床表現,也因此在現代醫學的診斷系統內,並沒有辦法做出適當的診斷以及治療。
...
這些患者的麻木狀況通常是對稱性的,也就是雙手雙腳皆有,就算不是四肢都有,也至少是複數肢體,鮮少是單一肢體發作,有部分的患者產生的狀況不只是麻木,甚至帶有疼痛、無力的狀況。
...
面對這樣的患者,針刀的治療有效率非常的高,治療方法以增加腦部供血為主軸,多數的患者針刺當下就會感覺麻木減輕;治療的科學依據可以推論為大腦皮質中的頂葉因為腦部供血不良而產生功能異常,而針刀是透過增加腦部供血的方式,讓頂葉的供血恢復正常,而功能也跟著正常。
...
這個想法的理論依據來至於中樞敏化理論,此理論認為,慢性的肢體疼痛(有實際病灶)如果拖得過久,會導致腦部的感知異常,也就是說在造成肢體疼痛的病灶已經痊癒後,腦部仍然感覺到疼痛,因為感知系統已經因為長期的刺激,而造成異常。
...
筆者依照上述理論,而推論腦部感知異常,也有可能是因為腦部供血不足而導致,而這些感知異常,就可能表現在肢體的麻木疼痛上。此推論為筆者自行觀察統計許多患者的臨床表現,再套用中樞敏化理論來解釋,現代醫學書籍並沒有類似的講法。但在筆者自身的臨床經驗上,透過這樣的治療,的確治癒了許多在醫學儀器檢查不出問題的肢體麻木(疼痛、無力)患者,應該是有臨床價值的,撰文提供讀者與同道參考。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