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選手今天要比賽,但昨天早上腳踝扭傷,學校的防護員趕緊貼上了肌貼固定,有比較好但還是疼痛,教練昨天下午連忙帶過來我這邊。
...
雖然患者是右踝扭傷,但我的患者應該都知道,我還是會先看整體結構的狀況,果不其然,左側骨盆抬高,造成了整體結構的失衡,所以第一步先把骨盆回位,回位後小選手的踝痛就好了一半以上。
....
由於患部已經貼了肌貼,如果撕掉,不見得有人可以再幫忙她貼新的來參加比賽,故沒有再處理腳踝患部,但仍後續在小腿找尋找會影響踝部的筋膜來處理,經過這樣處置後,患者的疼痛只剩下兩成。
- Jan 05 Sun 2020 18:38
診療日記1/4--踝扭傷半天的小選手
- Dec 29 Sun 2019 08:45
診療日記12/28--膏肓痛兩年的患者
- Dec 25 Wed 2019 08:55
診療日記12/24--注意藥物性胃炎
前陣子連續兩個患者來,都是急性的胃痛,兩個患者都是吃西藥後開始痛,一個是肩膀痛吃西藥,一個是流感(?)吃西藥,因為病史明確,所以都診斷為藥物性急性胃炎。
...
肩膀痛的患者跟我說,醫師診斷為肌腱撕裂,當場打針,然後開藥給她吃,一天後胃就相當的不適;另一個患者說醫師判斷是B型流感,所以不用吃克流感,給她很多其它的藥吃(推測應該有抗生素以及消炎藥),後來就胃痛了。
...
這樣的藥物性胃炎診斷主要是病史的確認,以及疼痛的性質,發作、持續時間,因為在中藥的用藥上,會與一般的感染性腸胃炎用藥完全不同,所以診斷上要非常的小心謹慎。
- Dec 18 Wed 2019 09:39
診療日記12/17--補氣藥在皮膚病的應用
患者是公車司機,其實已經是我多年的老病患,他平常的工作很忙碌,一天開車時數很多,常常吃飯時間不固定,睡眠時間也有不足的狀況。
...
患者手部的狀況已經多年,反反覆覆,因為患者濕熱體質顯著,一直以來都用龍膽瀉肝湯等清利濕熱的藥物來治療,也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
- Dec 13 Fri 2019 08:22
診療日記12/12--診間對話與醫術進步
一位腰痛10多年的患者第三次回診,病情已經好轉大半,但她昨天跟我說,她腰部還是不定時會痛,痛的時候只要把某一個硬點按鬆,就可以馬上好轉,但不久後又會痛起來。
....
我先請她站著,按硬結點給我看,大致確認後,在請她趴著,尋找她剛剛站著摸到的點,跟她確認後,直接把硬結點處理掉,患者起身後在按壓原本硬結點,馬上說已經軟掉了,且原本那種怪怪卡卡的感覺不見了,好非常多。
...
其實,那個硬結點是某些針刀書籍中有敘述到的治療位置,但在筆者的思考架構中,不覺得它有重要性,覺得把整體結構處理後,它自然會恢復,而之前的情況也都是這樣。但因為這個患者已經經過了三次治療,還能夠明確的指出這個特定的點,而且講出"每次自己按鬆後就可以改善"這樣明確的論述,讓筆者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才會在針刀生涯中,第一次去處理這個病變點,也的確獲得了很好的療效。
- Dec 11 Wed 2019 09:13
診療日記12/10--多注意結構性的問題
一位70多歲的阿姨由女兒陪伴來看診,女兒是我的老患者,因為媽媽的問題嚴重,西醫檢查腦神經沒有問題,復健治療也沒有起色,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治療,就把媽媽帶過來,問我有沒有辦法。
...
患者的情況很嚴重,右側腰部到大腿疼痛,走路不穩,常常跌倒,女兒說患者還常常不自主的前後移動,無法正常走路,患者說她走路必須要把雙手向外平展,才能夠平衡的往前走。
...
問題真得很嚴重,走進診間,坐到椅子上前,又差點跌倒了一次,所以在女兒講述詳細病史前,我自己就問了一次,有沒有到神經內科檢查過腦部的問題,女兒才回答了上面第一段的答案。
- Dec 09 Mon 2019 09:52
診療日記12/7--疼痛30年的傘兵弟兄
- Dec 03 Tue 2019 15:45
診療日記12/3--疼痛不會跑來跑去 ...
因為多數的病患是來治療疼痛,而且其中多數是數個月到數十年的疼痛,所以常常會必須會答患者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疼痛跑來跑去?
...
發生的場合有兩種,第一種是治療當下,當患者來看診時,會講出他最不舒服的位置,當場治療好後,多數患者會說疼痛部位改善了,但另一部分患者會說,原本的地方不痛了,但為什麼變成另外一個地方痛?
...
第二種場合,則是患者幾天後回診時,所問的問題也是差不多,原本疼痛部位改善了,但變成另外一個地方痛,好像疼痛會跑來跑去。
- Nov 30 Sat 2019 21:36
診療日記11/30 --思考患者的問題
....
患者前幾天回診,說一次治療就好六七成了,讓他很訝異,他問我一個問題,讓我當場也思考了一下,他問說,難道鵝足肌腱炎的治療,只有針刀有用嗎?患者說之前推拿、按摩、電療、徒手治療都有做過(沒記得很清楚,只記得說了一串),但都沒效果。我當場就在想說,如果沒有針刀,我只有徒手的話,是不會也可以治療?
...
想一想以後,我跟患者大概是這樣說的,如果診斷正確,加上可以明確了解該治療的部位(徒手的話),加上正確的手法,我想應該是可以的,雖然效果會有落差(畢竟筆者的專精是針刀治療)。但要同時達到這些要件(正確的診斷、治療部位、治療方法),應該也不是很容易。我當時是用我自己的角度,想像我只有徒手的治療方式後,才回答患者的。
- Nov 24 Sun 2019 09:16
診療日記11/23--40歲就膝關節退化的患者
患者為40歲女性,是一位教練的太太,因為跟教練已經認識一陣子,教練問我膝關節退化是否可以治療,我就請他把太太帶過來診斷與治療。
..
西醫判斷是嚴重的膝關節退化,患者沒帶X光片過來,但的確從外表上已經變形明顯,屬於已經退化的關節,對於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膝蓋外觀,筆者也感到訝異。
...
不過就治療而言,不見得要採取所謂的"退化"觀點。筆者先檢查患者的骨盆,不過,患者的骨盆並沒有旋轉移位的問題,整體結構仍算穩定。由於患者是膝蓋內側疼痛明顯,判斷增生沾黏以及額足肌腱炎的機率都不算小,經過進一步的檢查後,發現兩者都有,於是先進行增生沾黏的清除,患者就馬上好轉很多,由於療效已經出來,加上患者並沒有帶短褲替換,鵝足肌腱炎的部分就留待下次再一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