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一整天有四位五十肩的患者回診,效果都還不錯,每個患者活動幅度都有增大,且疼痛減少,針刀對於多數五十肩患者的治療,的確是有其卓越療效的,但此篇要討論的是另外一個角度的觀察。
...
除了五十肩以外,肩膀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肩峰夾擠症候群(肩峰下滑囊炎),此疾病與五十肩最大的差別是,肩膀的活動角度並沒有受限,患者雖然活動時會疼痛,但忍著痛,還是可以讓肩膀在每個角度自由的活動。
...
在過去的學習與認知中,五十肩與肩峰下滑囊炎是獨立的,如果活動幅度受限,即為五十肩,反之則不是,"可能"就是滑囊炎。但臨床多年後發現,因為許多的五十肩形成原因,常常是因為患者一開始有滑囊炎的症狀,肩膀疼痛,但活動到某些角度會痛,因此而避免了該角度的疼痛,久而久之因為不動,而讓關節形成了沾黏,演變成五十肩,而部分患者在形成五十肩後,原本的滑囊炎並沒有痊癒。也因此,筆者在許多五十肩的患者身上,同時也會看到同時具備滑囊炎的特徵,也就是說兩個疾病同時存在於患者的肩膀上。
...
這種情況下,治療仍然是簡單的,讓筆者常常難以抉擇的是是否要請患者回去做五十肩復健運動;因為五十肩患者需要的是每天自我復健,而滑囊炎患者需要的是讓肩膀休息,兩者是矛盾的。
...
臨床觀察與實踐下,筆者的想法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治療的初期,要請患者回家後多休息,不可做五十肩復健,多數的情況下,患者的滑囊炎在一到三次的治療後就會痊癒,此時就可以請患者開始進行五十肩的復健動作,這樣的階段性醫囑,在多數的患者,可以達到最好的療效。
..
此概念過去沒有人提過,為筆者多年的臨床觀察與實踐所得,也許不盡完備,但應該是具有臨床價值的,撰文分享給讀者與同道。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