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會有患者來看診,自述是椎間盤突出,但在外院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做過針刀治療,且加重劑量用到粗針,進行一定次數的療程,也是沒有效果,這種情況,有時候必須要考慮患者的身體結構失衡問題。
...
昨天一位患者回診,兩個月前就來看過一次,當時外院認為是梨狀肌問題,但筆者當初判斷為椎間盤問題,治療了一次,後來患者回診,就已經是昨天了。
...
患者這次的症狀比兩個月前嚴重很多,左腳已經明顯地無力,造成走路有跛行的狀況,看患者上個月拍的MRI,的確L4/L5,L5/S1,都已經破裂,之前的判斷是沒錯的。
...
但弔詭的是,雖然是破裂,但MRI影像顯示的程度,通常是不會造成患者無力的;於是檢查患者的身體結構,骨盆後傾很嚴重,光這樣就可能造成腰部肌肉緊繃,加重了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
...
治療以恢復身體結構平衡為主,加上椎間盤突出治療為輔,治療後患者的無力狀況馬上好轉,代表椎間盤突出、破裂並不是造成神經壓迫的單一原因(如果是的話,無力是不會當場恢復的,吸收需要時間),身體結構失衡也是原因之一,且佔了不少的比例。
..
以治療結果來推論,這個病案是一個很典型的結構失衡造成神經壓迫加重的病例,且臨床上偶爾都會遇到這樣的案例,故撰文分享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