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數疼痛患者一開始疼痛時,會到醫院診所就診,醫師多數會先進行X光檢查,然後常常就得到骨頭沒有問題的診斷,此時患者就會納悶,那為什麼會痛呢?
....
其實,身體的損傷,可以大致分類成器質性損傷與功能性損傷兩類。器質性損傷是可以透過X光、MRI...等影像檢查檢查出來的,如骨折、肌腱斷裂、椎間盤突出..等等,身體的結構已經真的有改變了。
...
而功能性損傷,多數為肌肉的功能改變,如肌肉的長度、張力改變,或是肌肉的能力改變,這些功能性的改變,則無法透過影像檢查確診,而是要透過醫生臨床上,對病人進行一些理學檢查,如肌力測試,身體結構檢查,才能夠確診。
...
以上分類,大致可以解答患者常常遇到的疑惑:為什麼我很痛,但是檢查都沒事,醫生只開給我消炎藥而已,因為影像檢查,只能夠檢查出器質性損傷,無法檢查出功能性損傷。
...
但問題其實沒這麼簡單,因為人體是一個複雜性系統,在很多情況下,疼痛來源可能是複合性的。如一個椎間盤突出患者,在分類上,一定是有器質性損傷,但卻可以透過復健、針刺...等等的治療方法,就可以不痛,代表的是患者雖然有椎間盤突出這樣的器質性損傷,但同時也有肌肉失衡的功能性損傷,兩者共同作用,造成了患者的疼痛,所以有時只要透過把肌肉失衡的狀況改善,不需要透過手術去處理椎間盤的器質性損傷,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疼痛。
...
另外,肌肉的功能性損傷,如果長久不處理,往往會造成身體結構的器質性改變,如骨刺、椎間盤突出,其實在形成之前,都會經歷肌肉功能性損傷這一階段,而這個過程,是經年累月,幾十年後才會演變成器質性損傷,因此人們多數不知道要防患於未然,而是等到不單是肌肉痠痛的時候才知道要就診,此時往往已經造成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傷了。
...
結論
損傷可分為器質性與功能性
疼痛來源常常兩者同時都佔有一定比例
功能性損傷最終會導致器質性損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