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又之前的診所,有一位人很好的前輩,病患相當的多,患者總是願意排隊排很長來等候她的診,且患者常常一看就是幾個月幾年,讓當時我的覺得很奇怪,看病需要看這麼久嗎? 明明她開藥也還不錯。後來知道許多患者有對這位醫師的心理需要,甚至排隊三小時只為了見她一面,講幾句話,而的確這位前輩有著很強的撫慰人心的特質,我也自己受益過。
...
雖然如此,我還是一直堅持著我的風格,我的患者都知道,我常常要病患畢業,說好了就不用來了,沒事多運動,不用看醫生。雖然我也有長時間給我調養體質的患者,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幾次就好了,然後介紹新的患者來,這樣的模式。我比較偏向處理病患的疾病,而不是心理需求,我一直這樣的定位自己。
..
不過經由這次自己的生病,漸漸的筆者的觀念也開始改變,自己透過去檢查、看診,才發現對於自己非本科的專業,一次檢查結果,或是該專科醫師講的某個論點,原來都有安定心情的效果。今天早上跟老師的內科門診,真的也發現許多患者是抱著很多疑問的表情坐下來,在老師解答後,表情瞬間輕鬆了不少。突然發現,原來病患對醫師的需求,也許比重在心理上的依賴這方面,比我想像中的大很多。
...
其實上一篇也有寫到這個想法,但多年來的觀念總是很難改變,經過這幾天不斷的治療自己的疾病,也不斷的把一些專業問題向走耳鼻喉科的同學請教,再加上今天早上跟診的觀察,筆者對於醫師在心理上該給患者依靠的這一塊,有更深的體悟。

11.jpg
...
所以,之後除了看診時的心態要改變外,可能筆者口頭禪,好了就不用來了這句話,也要戒掉了。的確,病好與不好,還是透過醫生診斷,給患者確診,患者的心才會安住,盡量別讓患者自己判斷。而這個病好了,可能身上有其他的問題,筆者可以幫上忙的,也該主動積極的跟患者表達可以幫忙治療,成為一個患者可以放心把整個身體健康交給你的醫師,也許才是中醫師該有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