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在中醫又稱為風疹、膨疹,是臨床常見疾病,也是西醫治療效果較差,必須持續的吃抗組織胺壓制,無法完全治癒,因此患者常患轉看中醫的一種疾病類型。但筆者臨床治療此疾病久後,發現中醫教科書對此病的分類,對於醫者對疾病的了解以及治療,並無多大的幫助,故撰文於此,希望對中醫同道以及蕁麻疹患者,會有些許之幫助。
...
首先還是談談西醫對蕁麻疹的分類,這對我之後的論述是有有意義的。目前西醫將蕁麻疹分為急性以及慢性,發作在6週(或45天)內的稱為急性,而超過者稱為慢性。這個分類其實很重要,因為急性者相對的很好治療,通常我會跟患者說,吃中藥西藥都可以,最近注意飲食一下即可;但慢性蕁麻疹,我就會建議患者只有在中藥治療還沒達到很大效果前,真的很癢時才服用西藥來壓制,而不要長期服用。其中的差別,在於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暫時性被外在的過敏原所打亂(急性),還是已經自己出了問題(慢性)。
...
一般中醫教材,或是皮膚科叢書,都喜歡把蕁麻疹分為幾型,然後寫說甚麼型要吃甚麼葯之類的寫法,不能說完全沒用,但其實過於籠統,對於讀者的幫助不大。以下會根據我這多年來治療蕁麻疹的心得,對蕁麻疹作另外一種的分期分類,與治療方法分享。
....
一般中醫對蕁麻疹的看法與受外風侵襲有關,故大多數書籍,稱之為風疹。而我在多年的治療經驗中,也一直以風的概念來治療此病,並發現可以用葉天士先生所發明的"衛氣營血"的辨證方式,作一分期與治療。
...
(衛)當外風侵襲人體時,病變只有涉及皮毛、肺臟等表淺部位,此時在"衛氣營血"中,只有侵犯到衛分,相當於西醫分類中的急性居多(偶有例外),故治療起來相對簡單,以中藥的祛風方劑荊防敗毒散(風寒),或是消風散(風熱)治療,通常可以取得不亞於西藥的效果。
....
(氣)此時外風已經侵入到人體的肺臟以外的其它臟腑,如胃、肝..等,通常已經在西醫分類中的慢性階段,患者通常表現有其他的熱象,如腸胃濕熱、肝經濕熱,少數仍表現為純風熱現象,但有遇熱、洗澡、蓋棉被..就加重等現象。治療的方法以清氣分熱為主,並辨明患者身上邪氣所侵犯的臟腑,以及伴隨的邪氣為何,而作一併之治療。消風散仍為常用方劑,但只用消風散往往效果不佳,必須配合驅散其它邪氣,恢復臟腑機能之其他藥物。
....
(營)在中醫的歸類中,營分為血中之氣,主要的臟腑為心與心包。此時風邪已經更侵入人體更深層之處,除了風熱的表現外,通常會表現出一些與中醫心經、營分有關的表現。病灶變得更紅,壓之不退,局部劃紋症檢查為陽性,患者表現的舌紅苔少,甚至有煩躁、眠差等現象。消風散在此類患者大多已不起作用,清熱涼血的藥物與方劑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如溫清飲,但記得祛風藥仍不可少,除了清血熱外,因為入營仍可透熱轉氣,把風邪導出也是很重要的。
...
(血)一般而言,此類患者並不會有入血分的狀況。
...
總結
1.與西醫分類,急性好治療,慢性難治療原理類似,中醫古代就認為疾病在人體的淺層是相對好治療的,進入深層後較難治療。故一般在治療患者時,就算遇到慢性蕁麻疹,但發現患者其實病程還在淺層衛分時,就會覺得好處理,如果發現患者病程已經進入了氣分、營分時,就會請患者要有耐心,要接受較長時間的治療,且往往健保科學中藥會顯得相對無效,必須吃較高濃度的傳統水煎中藥材有用。
..
2.當遇到蕁麻疹患者時,別急著用教科書的分類來把病人歸類,而要先判斷病邪深淺。
..
3.雖然蕁麻疹為風邪所導致,但進入人體後,常與溼邪結合,而導致纏綿悱惻,較難短時間根治,故溼邪的去除,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
...
4.臟腑問題,調整臟腑回到正常功能是很重要的。如膽鹼型蕁麻疹,往往與肝氣不疏有關,疏理肝氣對於治療是必須的。
..
...
..
以上的論述,是過往書籍中未曾寫過的,也是我多年來臨床經驗之累積,希望對中醫同道,以及蕁麻疹患者,可以有些微的幫助。

1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蕁麻疹
    全站熱搜

    陳志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